工程舰队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资源采集的核心力量,合理搭配能显著提升采集效率。工程舰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优先选择大型工程舰,因其采集效率最高。小型综合工厂、金属炼化工厂、水晶合成工厂建议升至8级,基础产量可达每小时5.7万左右。野外采集时需注意编组策略,将多功能工程舰与小型工程舰搭配可增加队伍容量,但提升效果会随数量增加而递减,通常携带1-2艘即可达到最佳性价比。中型工程舰推荐使用721载货型,能有效避免爆仓问题,特别适合前哨指挥中心的金属需求。
工程舰的技术点分配直接影响采集速度。前期建议优先点出1个采集加速和2个仓库强化,后续再补足剩余采集加速技能。当出现远距离采集需求时,可将溢出的技术点点在移动速度上。拥有中级工程舰后应逐步淘汰低级工程舰,以最大化采集效率并节省计划圈使用。每艘工程舰都应配备仓库舰,这能显著减少往返基地的次数,提升整体采集速度。资源点储量有限,需定期更换采集目标,避免效率下降。
计划圈管理是工程舰队高效运作的关键。单个资源点仅允许一艘己方工程舰采集,但可与盟友共享资源点。建议前期分配比例为1金属、1重氢、6晶体,这种配置能平稳过渡到中期驱逐舰生产阶段。随着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金属采集工程舰数量。计划圈建立后能激活曲率航行支持,大幅缩短舰队移动时间,但需注意计划圈取消或舰船撤离后该效果会消失。计划圈数量有限,初期仅能建立2个,需通过主基地扩建来增加上限。
新手保护期结束后,工程舰可能遭受攻击,需定期检查战报并及时补充损失舰船。建议将工程舰部署在联盟控制的安全区域,或由战斗舰队提供护航。采集过程中要关注资源点储量变化,当资源接近枯竭时应及时调整采集计划。工程舰的蓝图研究能进一步提升采集能力,通过挖矿获得的经验可用于强化采集技能。不同等级工程舰的混合编组能兼顾效率与安全性,但需注意指挥值分配。
工程舰队的发展需要与战斗舰队保持平衡。虽然工程舰和战斗舰使用独立的人口计算系统,但资源投入需合理分配。过度侧重工程舰会导致战力不足,而战斗舰过多则影响资源供给。建议保持工程舰数量略多于战斗舰,具体比例可根据发展阶段动态调整。后期可通过前哨站指挥中心实现资源点快速转移,进一步提升采集效率。工程舰的移动速度优化能缩短采集周期,这对远距离资源点尤为重要。
工程舰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稳定的资源供给体系。通过持续优化采集编组、技术配置和计划管理,玩家可以构建高效的资源生产线。这为后续战舰生产、基地扩建和科技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在拉格朗日宇宙中长期发展的核心保障。随着游戏进程推进,工程舰队的搭配策略也需要根据新解锁的舰船类型和采集技术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最佳运作状态。